新闻中心
当前,长江沿线供给端不断攀升,新增年产千万吨级砂石大矿不断释放,让供需关系进一步失衡,供大于求局面难以改变,甚至迈入全面过剩的阶段。
长江流域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,其GDP超过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。
近年来,依托便捷的黄金水道,丰富的矿产资源,长江沿线成为砂石骨料企业布局的战略位置。中电建、中建材、华新水泥、海螺水泥以及各地城投等将目光聚焦于此。
2016年,中电建长九项目打响了长江流域大型砂石矿山出让矿权第一枪。在历经砂石骨料价格爆炸式增长之后,砂石矿山、特别是大型砂石矿山变得炙手可热。2021年前后,长江沿线省份诸如安徽、江西、湖北不断推出大型超大型砂石矿权。
截至目前,全国共批复年产能5000万吨以上砂石矿仅有6宗,其中有5宗位于长江流域。这5宗超级大型砂石项目中,华新亿吨骨料线和中电建长九年产7000万吨砂石项目已投产;中电建湖北蕲春年产7000万吨砂石项目、安徽交控池州柯家村年产6000万吨砂石项目也将于2024-2025年建成投产;2024年3月,湖北地区又成功出让一宗年产5500万吨砂石大矿。
当前,长江沿线供给端不断攀升,新增年产千万吨级砂石大矿不断释放,让供需关系进一步失衡,供大于求局面难以改变,甚至迈入全面过剩的阶段。
2024年,长江沿线砂石大矿更是集中投产,极大增加市场供应量。
据统计,2024年安徽、湖北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等沿江省份预计投产年产500万吨及以上的砂石矿达32宗,合计产能约5.9亿吨。其中,安徽已预计投产11宗,年产能2.29亿吨遥遥领先。
除机制砂外,洞庭湖砂、鄱阳湖砂将大量入市。目前,长江流域今年已明确开采河砂1.2亿吨。随着机制砂、天然砂等释放,将对长江流域存量市场的冲击更为明显,长三角市场进一步承压。而随着船运指数的持续下降,来自河北、辽宁、山东、福建沿海地区的大量多元化砂石料进入长三角市场,市场竞争进一步升级。
2.29亿吨大型砂石产能释放
安徽省连南接北,跨江近海,区域优势明显,矿产资源丰富,吸引了诸如中电建、中建材、安徽交控等大型央企国企进入砂石行业。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砂石生产基地,大型砂石生产线林立,安徽交控年产6000万吨骨料项目、中建材池州年产4000万吨骨料项目、安徽宝镁年产4000万吨骨料项目、马鞍山南方年产1500万吨骨料项目等建设热火朝天。
近年来,安徽亦出让了众多砂石大矿。据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不完全统计,2022年安徽省共挂牌出让17宗砂石类采矿权,新增年产能约1.9亿吨。其中,安徽省沿江地市共挂牌出让采矿权13宗,年产均在百万吨量级甚至千万吨级,总批复储量约26.5亿吨,预计新增年产能1.7亿吨。
2023年,安徽又出让9宗砂石矿,合计年产能3800万吨,相比其他区域,出让矿权速度放缓,但仍有多宗砂石大矿在建,新的产能不断释放,供需逐渐平衡。
据统计,2024年,安徽省至少11宗年产500万吨以上砂石大矿投产,合计年产能约2.29亿吨,均为超长年限砂石矿,开采年限13-30年之间。
在预计投产的项目中,产能最高的为安徽交控年产6000万吨砂石项目。该项目资源储量超6.5亿吨,开采年限13年,区域位置好。
开采年限最长的为安徽宝镁年产4000万吨砂石项目。该项目资源储量13.2亿吨,开采年限30年,含附加值较高的冶镁用白云岩。
投产项目最多的企业为中建材,其在该地区预计投产3个项目,设计年产能达7500万吨,竞争优势凸显。
湖北砂石市场竞争越发激烈
作为传统长江流域砂石生产的重地,湖北地区石灰石资源相当丰富,一方面依托长江水道,交通便捷,另一方面相较于江浙等长三角珠三角地区,湖北地区矿产资源更加丰富,矿权成本更低。因而,依托地理、成本、资源等优势吸引众多企业投资砂石矿山,汇聚了如娲石、民本等一批大型民营砂石企业。华新、中电建、浙江交通投资集团、中能建等大型央企国企亦在此布局建设年产千万吨级砂石矿山。
据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统计,2022年湖北省出让超50宗砂石矿山,合计年产能超3.6亿吨;2023年湖北省又出让近40宗砂石矿,合计年产1.4亿吨。在砂石需求方面,
据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统计,2023年湖北当地砂石需求约7.3亿吨,当地产量已基本满足需求。
目前,湖北仍有多条大型/超大型砂石产线在建。仅2024年,据统计湖北预投产砂石大矿10宗,设计年产能约1.75亿吨。在预投产的项目中,有3宗未知储量及开采年限,其余均为竞拍砂石矿。
其中,投产产能最高的为中电建蕲春年产7000万吨砂石项目。该项目资源储量超12.5吨,开采年限23年,竞得价款19.9亿元。该项目投产后,中电建在长江流域砂石产能进一步增加。
开采年限最长的为楚新矿业年产980万吨砂石项目。该项目资源储量约2.3亿吨,开采年限27年,为浙江交通集团在该地区投资的第1宗砂石大矿,预计今年5月投产。
业内人士指出,当前,该地已全面进入产能过剩阶段,待上述出让矿权投产后,湖北地区砂石市场竞争将会更加激烈,只会加速砂石行情下滑。
江西供应体系庞大、砂石市场需求有限
江西位于长江中下游,部分地区河道发达,水陆交通便利,矿产资源丰富。
在砂石行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,为扭转矿产资源粗放式开发利用的局面,江西大量关停中小砂石企业。近年来,为了做大做强矿业经济,实现经济效益、社会效益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,江西省依托水泥用石灰岩、白云岩、熔剂用灰岩等矿产储量大、分布广,适合规模开发等热点,积极探索“净矿”出让,并发力砂石矿山出让。
2022年,江西出让9宗砂石矿,设计年产能3620万吨;2023年,江西出让27宗砂石矿,设计年产能6600万吨,多为100-300万吨之间的中小型砂石矿山,大部分均可直接“拎包入住”。
同时,为推动砂石行业高质量发展,十四五期间,江西省力争打造6-8家年产1000万吨及以上的超大型机制砂石龙头企业。但当地砂石市场需求有限,属于输出型大省,主要以外销江浙沪为主。
然而,同样运输“江浙沪长三角地区”的湖北、安徽、浙江等亦有多宗砂石大矿投产,行业内卷严重,江西千万吨级大矿又有即将投产,沿江竞争再加剧。
据统计,2024年江西有5宗砂石大矿预计投产,年产能达9000万吨,砂石市场预计竞争更加激烈,江西整体供应能力只增不减。
在预投产的项目中,年产能最大的为日昌升集团投资的砂石项目,设计年产3000万吨,预计3月底投产;由亚东水泥和瑞昌市矿投投资的江西瑞亚新材料项目,年产能约1200万吨,预计4月投产;开采年限最长的为西牯岭砂石项目,资源储量8958万吨,年产能1000万吨,开采年限21年。
除砂石大矿外,2024年江西还有大量河砂进入市场,其中,仅鄱阳湖预计开采1700万吨河砂,随着河砂的陆续进入,当地砂石供应体系越来越庞大。
沿江市场趋于饱和 浙江砂石行情下滑
作为全国控制矿权出让最好,也全国砂石骨料矿山整顿最早之一的省份浙江。早在2018年,浙江省就提出了“原则上禁止新建露天矿山建设项目”的要求,全省实施最严格的砂石矿业权准入管控措施,建筑用砂石类矿产采矿权设置、投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。
据统计,2022年浙江出让18宗砂石矿,设计年产能8200万吨;2023年出让24宗砂石矿,设计年产能1.2亿吨,但多为矿地综合利用项目,年限在1-5年之间。
业内人士指出,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,浙江省砂石骨料市场用量较大,但由于毗邻上海,浙江省内优质的砂石大多前往价格和利润更高的上海市场,留给本地优质的砂石骨料有限,呼吁砂石企业关注本地市场。
据统计,2024年浙江有5宗砂石大矿预计投产,设计年产7850万吨,但大部分为矿地综合利用项目,开采年限在5年
其中,产能最高的为宁波振诚矿业凝灰岩项目,设计年产高达3700万吨,资源储量1.83亿吨。目前,该项目已试生产。浙江交通投资资源其头山矿项目开采年限最长,为15年。该项目资源储量2.02亿吨,设计年产能1550万吨,据砂石骨料网最新了解,该项目2024年2月底已经试生产。
据砂石骨料网数据中心监测,2023全年,浙江部分区域机制砂石价格下滑显著,甚至从年初吨价90元跌到年末吨价75元。未来,在沿江砂石投放量过大、市场基本饱和的情况下,砂石行情或进一步下行。
竞争加剧 湖南大量释放天然砂
湖南是矿产资源大省,但相比其他区域,大型矿权出让较少,砂石产业整体以中小企业为主,产业集中度较低,发展较为落后,在年产千万吨级砂石大矿越来越多时,湖北主要还是以中小型矿山开发为主,这一点从矿权出让就不难看出。
据统计,2022年湖南出让57宗砂石矿山,合计年产能近1亿吨,大部分为200万吨以下中小型矿山;2023年湖南又出让72宗砂石矿山,合计年产能9250万吨,仅9宗在年产300万吨以上,小型矿山较多,但出让年限长,多为10年以上开采年限,呈现了“规模小、矿山多、不集中”等特点。
从投产情况来看,2024年,湖南仅1宗年产1000万吨砂石矿投产,这也是近年来该地投产产能最高的砂石矿山。该项目位于沅江市南嘴镇百家沟村,主要建设2条生产线,其中一条年产200.9万吨机制砂,一条年产约533.3万吨机制砂约266.7万吨碎石,由当地民企湖南蠡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。
除机制砂外,2024年或是湖南天然砂投放元年,据湖南采砂规划,预计未来几年投放近10亿吨河砂。今年以来,湖南多地积极响应,明确每年开采总量,其中,常德明确2024年开采河砂8000万吨;岳阳湘阴预计2024年开采河砂2400万吨,明确开采总量已达1.04亿吨。在当前长江流域竞争越发激烈的情况下,河砂的进入,更使得市场不确定性增加。
本文章来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